收购上海大郡
正海磁材进*中游业务|正海|中游_凤凰财经
本报尹一杰北京报道
正海磁材()近日发布公告,宣布将以定增+现金的方式收购上海大郡81.53%的股权,定价为39220.57万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上海大郡88.675%的股权。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大郡是一家专注于系列化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目前,其产品已覆盖乘用车、轻型商务车、公交车以及工程机械类等各类下游需求。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在此次收购前,正海磁材已持有上海大郡7.14%的股权,而正海磁材的这一纸收购公告也意味着,其正试图借助上海大郡这一跳板,快速切入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领域。
但值得注意的是,自2012年以来,上海大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收购完成后如何扭转公司运营亏损境况,并形成协同效应仍是正海磁材面临的关键难题。
而除此以外,由于正海磁材的原材料为钕、镨钕和镝铁等稀土金属及稀土合金,占产品生产成本的比重较高,在国内稀土行业管理混乱、恶性竞争导致价格波动幅度大等产业背景下,正海磁材未来能否实现资源整合、延伸产业链也尚未可知。
进*中游业务
正海磁材的前身为烟台电子板厂,2000年,公司开始调整业务方向。当年3月,烟台电子板,惠富国际有限公司、烟台开发区西田永磁有限公司等物价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了烟台正海磁性材料有限公司,正海磁材也开始由从前生产彩管荫罩产品进入磁材行业。
2011年5月31日,正海磁材登陆创业板,其招股说明书上的资料显示,其主营业务为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产品主要供应于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以及传统的VCM、手机和其他消费类电子产品等领域。
而随着各路资本对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追逐,正海磁材也瞄准了这一巨大的市场空间。
21世纪经济报道从招商证券获得的一份最新调研数据显示,今年9月,国内单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经超过1万辆,同比增长11倍,预计2014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或将超过8万辆。
我们按照未来三年国内新能源其策划累计销售达70万辆,3万元/套电机驱动系统(按照1:1配比)的均价来匡算,电机驱动系统似乎长空降将达到200亿元以上。招商证券有色行业首席分析师彭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工信部、发改委等部委曾先后多次印发了大力扶持永磁材料的*策文件,并将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列为国家支持的高新技术产品,这一产业*策导向也无疑成为正海磁材试图押宝挺进产业中游的动机。
彭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通过此次交易,正海磁材是在计划搭建上游钕铁硼生产中游电机驱动系统的产业链布局,结合前期在德国等地开设分公司的布局来看,我们认为公司正在借助于传统优势领域,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平台式发展模式。
整合效益待观察
即便正海磁材试图打通电机驱动系统上中游产业链,推进两家公司的优势互补,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其未来需要面对的挑战也仍有待观察。
一名新能源行业人士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属于新兴市场,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整体方向趋于利好,但若国家相关产业*策发生调整性变化,其对正海磁材的冲击也将立竿见影。
风电行业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过去几年一大批风电企业扩容,最后导致整个行业都遭受了惨重的冲击,这给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带的损失也是非常直接的。上述人士说。
而除此以外,上海大郡本身的遗留经营困局也同样是正海磁材面对的另一关键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上海大郡旗下的北京、深圳子公司盈利能力皆不理想,2013年,上海大郡实现净利润-1094.76万元,虽较2012年亏损有所减少,但2014年上半年仍亏损超过900亿元。
与此同时,上海大郡产能利用率低也同样是其此前始终无法取得较大突破的另一制约因素,21世纪经济报道获得的数据显示,持续几年,上海大郡的产能利用率仅为10%-20%左右。
但对于上海大郡目前的经营境况,正海磁材则立下了*令状。
来自其公告中的信息指出,正海磁材承诺2015年-2017年,上海大郡扣非后的净利润分别为2000万元、3500万元、5000万元。(徐炜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