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国际酒店依靠并购和改建提高客房数
全球旅游产业欣欣向荣,酒店经营者也加快扩张步伐,跑马圈地,在响应市场需求的同时,更为满足股东对股票增值的渴求。
根据美国站 Skift 报道,全球四大酒店集团:Starwood 喜达屋、Marriot 万豪、Intercontinental 洲际、Hilton 希尔顿在本周纷纷报出佳绩,酒店咨询公司 Rockcheetah 创始人 Robert Cole 表示,酒店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过去一年里新建酒店较少,酒店集团更多通过并购和改建来增加酒店数和客房数。
下图为 2014年四大酒店集团的客房净增长,未来计划新增客房数以及客房总数:
万豪酒店集团:
希尔顿酒店集团:
借助酒店收购和改建,万豪和希尔顿在2014年的酒店新增客房比例皆为 6%,未来计划新增客房数分别为24万和23万,不分伯仲。其中,万豪在2014年以 2亿美元收购非洲最大连锁酒店品牌 Protea Hotels 及其附属品牌African Pride 和 Protea Hotels Fire Ice!,巩固其作为非洲最大酒店营运商的地位。
洲际酒店集团:
洲际酒店集团在2014年的客房数量增长率为 3.4%,未来计划新增客房 19.4万间。2014年12月,洲际酒店集团收购精品酒店 Kimpton(《华丽志》相关报道链接),来扩充其快速增长的精品酒店部门。但 Kimpton 的客房数并没有算在洲际 2014年的客房增长当中。
喜达屋酒店及度假村集团:
相比之下,喜达屋去年客房数仅新增 7000间,增长率约为 2% (这比喜达屋预计的4%~5%低了不少),未来计划新增客房数为10.8万。
就在几天之前,喜达屋突然宣布前任 CEO Frits van Paasschen(中文名:陈盛福)离职。van Paasschen 先生曾在2月10日总结了喜达屋去年落后的三点原因:1)着重长远发展,建设周期较长;2)改建酒店较少;3)客房数较少的精选服务式酒店比例上升。
酒店专家 Robert Cole 也表示,增长不如预期、落后竞争者是 van Paasschen 先生离职的主要诱因。
原CEO 离职之后,喜达屋的股价上升了3%。目前看来,喜达屋未来将加快发展速度,但并不一定是基于市场或消费者的需求,更多与投资者情绪相关。在酒店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CEO 这个位子着实不好坐。